珀莱雅逆势翻盘后,或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于斌 出处:二牛网 2024-01-26 11:19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珀莱雅首席营销官叶伟已经离职,其具体离职原因及离职后计划媒体并无太多解读。不过,叶伟自2018年加入珀莱雅后,在职期间珀莱雅的市场地位一直在攀升。

对此,珀莱雅相关工作人员对媒体记者表示:“出于对个人职业规划考量,叶总已离开珀莱雅,不影响公司运营。”

不过,官方的说法未免有些冠冕堂皇。毕竟,过去三年,珀莱雅的营销费用就高达80亿,而且在他的带领下,珀莱雅复用了一些来自国际日化巨头的市场经验,让珀莱雅的行业地位,也能与欧莱雅等外来品牌抗衡,换了CMO不影响公司运营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只是,美妆赛道向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除了国际大牌地位稳固难以撼动外,国内新锐品牌也层出不穷,而且一些新锐品牌借助“快营销”等方式快速崛起,也让珀莱雅难以高枕无忧。

1

容易拿到的成绩,也最容易失去

对于叶伟离职,珀莱雅表示不影响公司运营,理由是“总体而言,珀莱雅的决策机制由创始人团队主导,并非一般职业经理人可以左右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珀莱雅的业绩表现,确实是从叶伟到任后,开始发生“巨变”的。以2023年业绩为例,期间珀莱雅不仅在双十一期间,同时问鼎天猫美妆、抖音美妆、京东国货美妆榜单,而且,在前三季度总营收方面,反超国货老牌企业上海家化。

而再往前追溯仅5年的数据,珀莱雅一路看涨的业绩,也能说明这一切,与叶伟加入珀莱雅有关。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珀莱雅的营收增长就实现了质的飞跃。2018年至2022年,公司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2.43%、32.38%、20.13%、23.47%和37.82%。甚至即使在因疫情影响最大的2021年与2022年,珀莱雅依然保持着双位数增长。

珀莱雅逆势翻盘后,或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由此可见,无论是纵向对比其历史数据,还是横向对比行业其他玩家,珀莱雅近年的业绩都是可圈可点。只是,珀莱雅在渐入佳境之时,也面临着多个发展隐忧,而此番营销核心人物的离职,或许也会为其未来的发展之路增加变数。

一方面,虽然珀莱雅过去几年,依靠营销拔得头筹,甚至可谓力挽狂澜。但是与此同时,其研发投入不足、过于依赖线上营销渠道的问题尤为突出,并频遭行业诟病。因此,珀莱雅的投资者也十分担忧,其目前获得的市场“荣光”未来将何以持续?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美妆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而国际巨头雅诗兰黛、兰蔻等品牌依然强势,国内新锐品牌也因为更懂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同样具有品牌优势、营销优势,从而导致珀莱雅过去线上渠道的优势被“弱化”,在市场竞争中也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珀莱雅通过渠道转化、营销加持、产品迭代,在品牌、研发、大单品等领域搭建起较高壁垒,成功穿越了行业周期,在行业也具有首屈一指的行业地位。但是面临新的行业周期,珀莱雅的产品力、品牌力等底层能力,正在面临新的考验,增长如何持续也十分存疑。

2

行业风向已变,珀莱雅大单品策略的局限性

一直以来,珀莱雅因为品牌名称与国际大牌相似,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多少有一些“山寨”的意味。不过,过去几年,珀莱雅通过对标国际品牌的营销打法,也逐渐扭转了这样的消费者认知。

例如,雅诗兰黛通过小棕瓶让国内消费者产生信赖,而SK-II的神仙水更是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无独有偶,兰蔻也推出了小黑瓶等产品。虽然产品名称、目标人群不尽相同,但是营销打法方面却异曲同工,而且最终都让这些品牌收获了巨大销量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传播效应。

珀莱雅逆势翻盘后,或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作为在加入珀莱雅之前,就已经常年在传统日化集团深耕的CMO,叶伟也如法炮制,推出了博拉雅“早C晚A”护肤策略,以及大单品“红宝石”系列。所幸的是,该产品及营销策略一炮走红,也让欧莱雅这个品牌一跃成为一线品牌。

除此以外,珀莱雅还将这套打法复制到了旗下子品牌上。例如,珀莱雅孵化的新品牌彩棠,也于2023年“双十一”期间,首次稳定彩妆品牌销售额榜排名TOP2,排名紧随高端国际品牌圣罗兰。

而在其他子品牌逐渐崛起后,珀莱雅在公司的营收贡献占比也在不断下降。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品牌“珀莱雅”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2.87%、82.74%和79.87%。

业内人士认为,珀莱雅多品牌战略的成功,足以说明珀莱雅已经找到了打造爆款的背后逻辑,甚至可以将其顺利复制。只是,任何一个品牌的打造,都并非一朝一夕,除了短暂的流量与销量爆火外,真正的产品力,才是其品牌“长红”的关键。

而对于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美妆产品而言,珀莱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或许暴露了其产品力不足的短板。据珀莱雅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珀莱雅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7%、2.39%、1.92%、1.65%、2.00%和2.52%。

相比之下,该水平低于国际巨头。例如,欧莱雅每年的研发费用率保持在3-4%,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欧莱雅还在公司设有研发中心,并在品牌本土化方面不断深耕。

而珀莱雅相对较低的研发投入,也与其营销费用率动辄30%-40%,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珀莱雅财报数据显示,在营销费用方面,2017年至2023年上半年,其营销费用率分别为35.66%、37.52%、39.16%、39.90%、42.98%、43.63%和43.56%,整体呈现攀升态势。

由此可见,业绩“一路狂飙”的珀莱雅,坐实了“重营销、轻研发”,即使可以通过已经验证奏效的大单品策略复制一些爆款,但是恐怕终究还是有一定局限性。想要与国际巨头扳手腕,或许还需扎实的内功。

3

过于依赖线上渠道,是把双刃剑

众所周知,美妆产品十分注重消费体验,所以目前的头部美妆品牌,基本都是从线下门店发展而来。不过,对于欧莱雅来说,线下渠道似乎有些缺位,因此也导致其在未来的长足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珀莱雅早年重金押注线上渠道,所以才吃尽了互联网的时代红利,并在一众品牌中逆势崛起。数据显示,自珀莱雅从2017年开始将营销渠道转型至线上后,其线上渠道的营收占比就一路攀升,并于2019年首度超过线下。

珀莱雅逆势翻盘后,或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时至2023年上半年,该部分的占比更是超过92%。不过,如前文所述,过于依赖线上渠道或许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线上渠道还需要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前提下,更是给珀莱雅的未来经营带来了风险。

据观察,珀莱雅的渠道策略,还存在一个逻辑悖论。那就是坚持走当前主流的DTC的、销售模式,还是依靠网红主播带货,走类似渠道分销的大众化模式。

例如,有业内人士指出,珀莱雅为了追求业绩快速增长,自建的DTC渠道似乎一直没有太大存在感,而热衷于借助KOL带货,似乎成了珀莱雅当前的线上营销策略。

这也意味着,看似珀莱雅不断通过爆款大单品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但是对渠道的掌控力度依然十分被动,未来可否持续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此以外,线上买量以及邀请网红主播带货的模式,成本越来越高,甚至整体算下来未必比线下开店的成本更低,效应更加持续。据了解,在百货渠道方面,珀莱雅于2022年年末关掉99%的超市,而2023年仍在关掉不符合品牌的百货店。因此,也导致其渠道越来越依赖线上。

不过,珀莱雅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渠道打法,也将为其未来进一步放大营收规模,带来潜在的风险。在渠道方面,优中选优、去粗取精固然可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带来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但是,零售企业依赖的渠道多样化,也是保障其稳定产出业绩的关键因子。

因此,珀莱雅当前的营收高速增长,终究是在其追求“短平快”的发展策略下的短期效应,长期来看,如果珀莱雅还是不能突破其过于依赖线上渠道的困境,业绩增长恐怕依然堪忧。不过,其他国货美妆公司如上海家化、贝泰妮、上美股份,渠道分布则相对均匀,2019年-2023年上半年,分别是36.39%、73.92%和81%。

而且,在2023上半年本土美妆上市公司营收前十名中,线上营收占比超过90%的,只有珀莱雅一个。因此,相比其他品牌的渠道多元化布局,恐怕珀莱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不经打。

4

结语

作为美妆赛道的头部企业,珀莱雅近年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不过,美妆赛道的发展,一定不会就此止步,行业格局同样可能还会风云变幻。因此,珀莱雅虽然目前已在国货品牌中脱颖而出,但是却无法高枕无忧。

而珀莱雅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在于,其产品力、公司背后的科研实力或不敌进口品牌,而在营销渠道布局方面又过于单一。而且,随着美妆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珀莱雅的竞争对手,还包括国内新锐的国货品牌。

由此可以预见,珀莱雅的这些品牌发展短板,未来甚至可能会成为珀莱雅发展壮大的掣肘。但愿珀莱雅这颗冉冉升起的国货之星,有望在新消费时代的博弈中,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为国货“争光”的同时,也能为自己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从而让其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天眼查显示,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曾用名:珀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6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以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9692.8515万人民币,实缴资本28351.3952万人民币,并已于2018年完成了定向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