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 S7 交付难,华为万事俱备,东风就来了

@Auto芯球 出处:二牛网 2024-01-26 15:30

文 | AUTO芯球

作者 | 雷歌

华为内部的余承东和徐直军路线之争,越来越有意思了。

1月22日,在华为坚持不造车路线的徐直军签下国企大厂东风集团,在岚图汽车上展开合作,采用HI模式进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早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不,“东风”不就来了嘛。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utEsuT7I

汽车圈的人都知道,徐直军是华为内部主张“不造车”的一派。主推HI模式,22年开始和长安集团在阿维塔上进行合作。

反观余承东,一直在鼓吹“造车”,可是任老爷子不让造车,他退而求其次,主导了智选车模式,最早在17年开始与北汽进行HI模式合作,后升级为智选车模式,20年签下奇瑞,21年收下赛力斯,最近又合作了江淮,如今四家入伙,这声势壮大吗。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uulOA6sC

表:华为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合作汽车厂商

可不是嘛,余承东借自己的余大炮之名在汽车营销市场一顿狂轰,一个问界M7半年爆卖13万辆,看呆了多少人,又让多少车企流口水,智选车已经算做出成绩。

更大的布局在后面呢,问界之后,华为注册了傲界、尊界、擎界、韵界、大界、尚界、幻界、骋界、耀界9个“界”字类中文商标,参照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这些“界”字辈车型,将为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车型提供命名备用。

而徐直军HI模式合作的厂商现在只有长安阿维塔推出了两款车型,且销量一般,几年前和北汽极狐打造的阿尔法S HI版,因为定价高等原因,销量了了。于是北汽扭头投奔智选车模式去了。

这么说吧,HI模式无论在合作的车企数量上,还是车型销量上,都远远低于智选车模式。

但我却偏偏力挺HI模式,我有毛病吗?

1,华为就该做汽车界的“博世+安卓”

要知道,华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做“博世”模式,做汽车界的安卓系统。HI模式就是纯正的汽车界的“安卓+博世”。

这两年,华为因受制裁等原因,营收已经从最巅峰——2021年的8914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6423亿元。2023年预计在7000亿元左右。

这样一个困境下,任正非在2021年说,“未来三年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该收的收,该关的关,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做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华为不造车的决策,就是在这种困境中做出的。造车这种高风险的事情,万一有个闪失,那不让制裁的目的得逞了吗?

而现今的智选车模式,就是一个介于造车和不造车之间的产物。

你要说他们没造车吧,华为的人都亲自下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还有硬件+软件那些团队,2022年底,20.7万华为员工中投入的各类团队人员达到7000人,只差弄个工厂生产了。

雷歌这一圈看下来,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余承东曲线救“国”,实现自己的“造车”主张嘛。

用电影《剑雨》中的话来说,“你要变戏法就变戏法,练武功就练武功,你总是喜欢把它们混为一谈。”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uyB06OC8

图:电影《剑雨》剧照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结果怎样呢。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到2022年底,华为已累计投入206亿元,而营收仅有20.77亿元,这意味着,华为用约3.3%的员工,创造了占华为总营收的比例仅0.3%的收入。也意味着,此时不论人员还是资金的投入产出比都在10:1左右。

等于说,余承东在那天天轰大炮,却雷声大雨点小。

当然,这也仅仅是现状,余承东的预期肯定是好的,他曾说过,智选车模式要卖100万辆以上才能盈利,能不能做到,就要交给市场去验证了。

2,HI模式能标准化推广,智选车模式则不是

HI模式虽然也是要大量研发团队的,但区别在于,它可以省下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人员的成本。

关键就在这里啊,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合作的车企越多,投入的就越多,无法做到边际成本递减。智选车模式是深参与、重人力的,必定要高溢价的产品才能盈利,所以高端车才是它的出路。华为和赛力斯、奇瑞、北汽合作了那么多款车型,就没有一款低于20万的,且大多在25万-50万之间。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v07jqeI2

图:华为HI模式矩阵

将问界M9称为“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就是这个意思,越往高了吹,越能获得高溢价。对用户来说,言外之意,它是高性价比的。

你余承东是懂得怎么提供情绪价值的。

而HI模式可以理解为卖软件+硬件,是能利用规模效应实现收益递增的,卖得越多,成本就会越被摊薄、收益越高,任老爷子越笑的开心。

如果说华为智选车模式在其他车企看来是阴谋,那HI模式就是阳谋,边界清晰,主权明朗。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v14LE9dy

智选车模式还有一个问题,问界、智界、极狐都是华为的孩子,都是你华为帮忙营销,你要把问界卖得火热,我奇瑞智界如果不行、我北汽极狐如果不行,那我肯定骂娘。

奶孩子不能喂偏食,对不!?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v2D9n3jp

前几天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为什么怼余承东营销没底线。雷歌觉摸着,阿维塔虽然是HI模式的产物,但卖不过问界,朱总如果心里有怨是可以理解的。

别说他了,我都替他不爽啊。

都是你华为点的“火”,你把问界那边撩得旺旺的,这边不火不热,能不生气吗。

3,抢华为的蛋糕,宜早不宜迟

从华为的资源或明星效应来说,想合作的汽车厂商,不管是HI模式还是智选车模式,宜早不宜迟啊。

既然华为的明星效应和软、硬件能力可以带动销售,早合作还能在市场中抢一波窗口期红利,晚了就怕竞品成群,只剩喝汤了。

就想皇帝的妃子,进宫早还能争个宠,晚来的只能洗衣拖地了。

说句大白话,华为那些终端店面,可摆不下那么多的车。

前几天雷歌去试驾问界9和奇瑞智界S7,华为的店里只摆了三台车,已经拥挤不堪了。

来晚了,就没你的位置了。

说实话,雷歌试驾M9之后,无论华为的车机系统流畅度,还是智能程度,确实好过我同时试驾的其他所有造车新势力车品。

国企大厂里,长安、东风、奇瑞、江淮都已与华为合作,或推出车型或正在酝酿。上汽已经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你是灵魂,我造躯壳”的合作形式。

问题来了,对长安、东风、奇瑞能不能打好“华为”这张牌?我持怀疑态度。

奇瑞和华为合作的智界S7,一开头就遇到了交付延期的问题,今天我看到“晚点LatePost”《华为智界 S7 交付难题:奇瑞代工日产量仅数十台》这样的文章心里很诧异,按照《晚点 Auto》的说法“从负责智界 S7 生产的工厂了解到,截至 1 月 20 日,地处安徽芜湖的奇瑞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仍处试生产阶段,单日下线车辆不足 10 辆。按照目前进度,大规模生产或仍需数月筹备。”这就难怪华为要去补贴大定车主,每延期一天补贴200元,搞生产的不是你奇瑞吗?怎么要华为去兜底?而奇瑞自己搞了一个和智界S7同平台的星纪元ES,上市即交付。

image.php?url=YD_cnt_112_01UKv4UNPDav

图:华为给智界S7大定车主的延期交付补贴标准。来源:鸿蒙智行APP

这牵出一个问题,即车企怎么权衡自己内部的利益矛盾,奇瑞做了星纪元ES后,雷歌我就觉得智界S7像是备胎。长安阿维塔和华为合作,自己还有新能源品牌“深蓝”和“启源”,颇有“两个亲儿,一个干儿”的感觉,1月16日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怒怼华为营销没底线,也是矛盾点。东风汽车除了“岚图”和华为合作之外,自家的新能源品牌还有6个,东风纳米,eπ、猛士……能顾及得过来吗,我表示怀疑。

到了看东风、长安和奇瑞魄力的时候了。做好了,自己卖爆款,华为也能拿出成绩给那些还在观望是否合作的车企看,比如一汽。

汽车界有三大央企:东风、长安、一汽,如今东风、长安的新能源品牌已经加入华为HI“全家桶”,一汽红旗还会远吗?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聚焦智能汽车,助力关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