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港股2021:新股上市热潮不减,市场重现“冰火两重天”

港股研究社 出处:二牛网 2021-12-06 17:28

即将过去的2021年,对于人们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股市亦不平静。

不少基金机构及投资机构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互联网新经济迎来规范管理、新冠疫情又数度打乱全球供应链等因素,将影响全球经济出现短期动荡。

今年或也称得上是港股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内地资金集体南下,带动恒生指数有徐徐攀升之势,但在春节之后港股局势却出现短期波动。

而在大环境出现震荡的背景下,今年的港股市场也出现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中概股延续回港上市之势与部分企业主动选择私有化退市。

港股研究社通过对今年港股市场发生的两种代表性现象进行复盘,拆解背后的逻辑及原因,希望能对想要了解港股市场的投资者有所帮助。

企业主动抉择:赴港上市潮与私有化退市

回顾今年港股市场上,中概股回港以及首次赴港IPO情况,尽管不及2019、2020年的数据表现,但从热度来看依旧不减当年,截止12月3日,共有84家企业中概股赴港、回港上市,所属板块涵盖科技板块、医疗保健板块、消费板块以及金融板块等12个大类。

今年,中概股回港上市名单中,已经有携程、理想、小鹏、百度、微博、B站、汽车之家等陆续回归港股市场。

11月19日,港交所宣布落实放宽二次上市要求,这也意味着未来港股二次上市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中概股回港上市的趋势或将继续加强,申万宏源表示,“中概股回港风潮将从此前的大型科网巨头为主,逐步扩散至中小市值的公司,且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将进一步多元化。”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31家公司将满足港股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的条件,包括蔚来、腾讯音乐、唯品会、爱奇艺等,未来随着港股这块洼地的价值释放,也不排除这些企业会回港二次上市。

而在今年港股打新中,也不乏首次在港股市场上市的“明星股”,包括快手、奈雪的茶、京东物流、卫龙、网易云、雍禾医疗、微创医疗机器人等。

受益于上市门槛的降低叠加港股市场价值显现,未来首次赴港上市的企业或将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目前已经处在上市阶段、或明确赴港上市的公司包括滴滴出行、KK集团、百济神州、青瓷游戏、雍禾植发、花房集团、零跑汽车等。

与近两年频频发生的赴港、回港上市相反的是,港股市场也不乏出现私有化退市的现象。

近日,雷蛇、锦江资本等公司纷纷提出私有化方案。12月2日,雷蛇计划以每股2.82港元、现金支付不超过107.88亿港元的方式进行私有化。事实上,除了雷蛇、锦江资本外,公开消息显示,年内宣布私有化的还有金嗓子、大自然家居、华人置业等,据深圳商报不完全统计,2021年港股私有化公司数量接近10家。

在此之前,港股市场也有出现主动选择私有化退市的企业。2019年,港股已退市企业中主动私有化的就达到10家,创出历史新高,包括海尔电器、卜蜂莲花、先进半导体以及银河国际等具有国企性质的公司。

不过,对于当下的市场及投资者来说,港股市场出现这两种极端化现象,也实属正常。因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私有化退市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企业主动选择,就如同企业主动选择在美或在港上市一般,都是企业针对当下自身状况及行业环境所作出的一种及时判断,核心都是为了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

如何看待抉择背后的逻辑?

不论是,今年频频出现的赴港上市潮,还是近几年来时有发生的企业私有化退市,这些已经是反馈出来的最终结果,其结果背后的底层逻辑才是值得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对于股市来说,企业选择IPO上市的逻辑,在于这是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想要获得再发展的一种主动抉择,而选择在港股、A股或是美股上市的原因或许大同小异。

着重要讲的是,中概股回港上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阿里,2012年,阿里旗下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随后2013年阿里选择在美股上市,尽管从表面看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阿里选择私有化在美股上市,却是促进了港交所进行改革。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条例,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同时开放了同股不同权的限制,这也为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奠定了基础。2019年,阿里成功二次赴港IPO后,拉开了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序幕,随后,网易、京东、新东方等9家公司纷纷回香港二次上市。

另外,从港股市场的地理位置看,能够连接国内及海外市场,更适合企业对国内及海外进行发展,企业通过港股市场对内地资金进行筹集,然后在以港股为垫板,对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同时,大环境下导致的美股市场对中概股的管制越来越苛刻,若海外市场受到风险,也能通过港股市场更容易地回归内地市场,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

与赴港、回港上市相似的是,私有化退市或许是企业另一种层面上的“激进”打法,因为私有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出现股价低迷、或市值被低估,才会出现的选择。而企业出于对长期发展或战略规划的考虑,就需要避免短期股价波动对自身经营选择可能造成的影响,而私有化无疑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此外,就是避免同业竞争。此前在中外运航运、华能新能源的私有化公告中均有提到,避免同业竞争是公司选择私有化的原因之一。

但对于企业来说,私有化也并不意味着不是坏事,因为私有化能够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能够避免资本市场或股东过分看中投资收益所发表的影响企业整体决策的意见,保证企业整体健康运行,同时也能节省一定成本,因为维护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而当公司股价表现低迷时,就有可能选择私有化来节省这一不必要的开支。

资料显示,2019年,港股上市公司平均年费就已经达到31万元,新上市公司平均花费97.81万元,IPO给联交所的费用约100万元。

不过,不妨碍的是,港股依旧为当今市场热门的资本集聚地之一,过去11年,港交所曾7次荣膺全球IPO募资额桂冠,2020年的IPO融资总额高达468.8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创2010年以来新高。2021年开年初的十几个交易日内,南下资金总共买入港股累计就已经超过2300亿港元,与此前几个月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

回看2021年,尽管在疫情以及政策等客观层面,左右了短期内港股市场的价值释放,但不能否认的是,今年多项公告及意见的落地,都将激发港股市场的长期价值,从数据、投资者以及企业的反馈及行动也已经得到了验证。港股市场上呈现出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港股市场依然是一处价值洼地。

本文由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原创,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eiganggu123。

周阅读排行榜 TO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