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随者到挑战者,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正当时

@于斌 出处:二牛网 2023-04-01 11:10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来,围绕“医疗新基建”的系列政策陆续发布,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这对于正在加速进行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利好消息,毕竟这些政策涉及到一个拥有近4000亿元规模的大市场,并且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排名与座次。

image.php?url=YD_cnt_70_01L0bCPPToue

政策东风已至,能切多大蛋糕全凭实力

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强医疗体系建设,但医疗资源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依然客观存在,例如用于重症救治的ICU资源缺口较大,国内每千人拥有的医疗床位数为6.7张,而每10万人所拥有的重症医疗床位数尚不足4张,在国内医疗条件较好的综合型医院,ICU科室的床位占比约为4%,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通常为15%。

现在最新政策要求各地要将综合能力强、医疗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此类医院的ICU床位占比要达到总床位数的10%,在添加床位的同时,也需要增购相应的诊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仪器,目前这些设备都可以采用性能不错的国产设备来代替,对应的供应商有宝莱特、鱼跃医疗、迈瑞医疗等。

ICU的例子还只是近几年政策扶持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去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医疗建设水平的制度规定,涵盖了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等诸多环节。

在办法细则落地落实、配套资金陆续到位以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新基建工程也由此而拉开帷幕,据测算,仅相关项目的财政拨款总金额就可达2779亿元,这还不包括医院为之而投入的配套资金,所以蛋糕很大,企业怎么切?能切多少?还得各凭实力说话。

近几年在医疗器械市场,国内企业在技术领域方面的进步可谓是有目共睹,不少高端产品已成功进入三级医院和海外市场,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市场份额也大有迎头赶上之势。

从以前的群众演员,到露脸有台词的配角,再到如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国内企业担纲的戏份是越来越重,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在下一部国产大片中担纲主角,届时重要医疗设备长期被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西门子等少数国外企业所主导的局面也将逐渐成为历史。

虽然政策很给力,但那毕竟只是外因,企业的努力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面对处于不断扩容之中的医疗设备大市场,企业还需要紧盯政策导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方能实现在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层面的持续突破。

而一旦突破成功,那么企业将会获得超乎想象的丰厚回报,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不仅可租可售,而且企业还能通过卖耗材与提供服务来扩大营收、增加利润。

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售价在100万至200万美元之间,其出品方直觉外科公司2021年收入约5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1%,净利润约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1%,这当中仅耗材收入就占了公司总营收的近60%,其中的利润空间可见一斑。

image.php?url=YD_cnt_70_01L0bCQeoWEt

从亦步亦趋到独树一帜,全球高端市场也有了中国玩家的一席之地

医疗器械大致可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手术相关设备、体外诊断设备3类,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又以彩超、内窥镜、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DR)等影像诊断设备为主。

目前在彩超这个细分领域,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企业已经实现了从奋起直追到并驾齐驱,尤其是迈瑞医疗,无论是市值还是收入规模,它都是A股医疗器械板块当之无愧的“一哥”。

公司十年前通过斥资1.05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Zonare切入了彩超赛道,在消化先进技术和对自研成果升级迭代的基础上,推出了国产高端彩超Resona 7。

开立医疗最早于2017年推出了S50彩超系列产品,此后平均每隔3年左右就会推出新一代的超声平台系统,目前公司的主力产品为S80和P80系列超高端彩超,前者可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病情扫描,后者是专业的妇科用超声设备。

今年2月开立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的S90 Exp系列产品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上市批准,中国“智”造能够扬帆远航,进军海外市场,无疑是国产技术在高端彩超领域获得大跨度突破的最好印证。

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领域,通用电气医疗、飞利浦、西门子3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在70%左右,国产品牌中实力最强的是联影医疗,占据了十分之一强的市场份额,公司的产品先后进入了国内900多家三甲医院和50多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去年前3季度,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也从2021年同期的6.3%猛增至12.6%,直接翻了一番。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年欧洲放射学大会(ECR,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放射学会议)上,联影医疗发布了全球首款5.0T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从1.5T时代的跟随模仿到如今的后来者居上,联影已经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初步具备了与跨国巨头同台较量、同台竞争的实力。

PET主要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早期病理诊断,与CT、MRI并称为医学影像“三大件”,顾名思义,PET/CT是将PET和CT两种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它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在精准诊疗、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PET-CT的出现可以说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个技术里程碑。

近十年来锐世医疗、东软医疗、大基康明等企业先后入局该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同样是在2023年欧洲放射学大会上,联影医疗展示的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受到了与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它仅需30秒即可完成对患者的全身高清扫描成像,该产品已进驻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众多知名科研机构,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业界一流,登顶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医疗器械领域,仍有一些高端设备距离世界一流还有较大的差距,手术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类,目前在手术相关设备中,手术机器人既是最热门的黄金赛道,同时也是短时间内国内企业最难以超越的领域。

现在如果让手术机器人完全代替医生做手术,那还不现实,但现阶段可以用它来辅助医生实施精准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多依赖医生的经验与判断,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突破视力和手部功能的极限,使手术更精准、创伤更小、效率更高、风险更低,患者也康复得更快。

手术机器人是集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计算机知识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制造的难度系数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属于顶级的存在。

早在2021年初,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就鼓励各地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患者在得到精准治疗的同时,医保也能适度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如此一来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接受度自然就会大幅提升,目前北京、上海率先将部分项目纳入了医保报销目录。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目前该领域的发展形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过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如今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位居C位的仍然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其出品方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司也被称为医疗界的特斯拉。

早在2016年直觉外科就采取与复星医药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了国内市场,目前在售的产品为Si与Xi两大系列,适用于妇科、普外科、胸外科和泌尿外科的手术治疗,除了直觉外科以外,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跨国企业的实力同样也是不容小觑,本土企业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威高、天智航、微创机器人等。

目前腔镜手术是使用机器人最广泛的领域,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手术机器人总量中的占比约为三分之二左右,除了达芬奇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地位难以撼动以外,本土品牌中有思哲睿的康多、威高的“妙手-S”、微创机器人的图迈在奋起直追。

应当看到,制约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主要还是在于产品硬件尤其是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率不高,导致价格高企,影响了普及率,同时还会受制于人,容易被卡脖子。

现在有无的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的重点自然就是逐步削平技术上的差距,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企业不仅需要用更大的耐心与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产品。

同时像手术机器人这类复杂且昂贵的医疗器械设备,尤其需要经历市场培育、产品推广、医生培训、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磨合环节,这有可能会改变医院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流程,有时甚至还会涉及到观念习惯上的颠覆式更新。

image.php?url=YD_cnt_70_01L0bCR7NxeT

结语

虽然本土企业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但国产品牌距离大规模应用普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技术与品质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还只是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在于品牌的知名度和用户的认可度,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或许用不了多久,在国产品牌中就会涌现出家喻户晓的、能全面比肩国际一流水准的全球知名品牌。


周阅读排行榜 TO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