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联想集团身上。联想集团高管认为联想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PC企业,目前在香港资本市场是“耽误了青春”——股价只有7块多港币,市值只有900余亿港元,与其江湖地位极不相称,被严重低估了。
所以,回归A股, 争取合适的股价和市值,成为联想上下,尤其是高管们心向神往的份内事。也许在他们眼里,只要回归A股了,联想集团的市值和股价将是目前的数倍,其身价和待遇都会水涨船高。
没想到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国庆节前申请,国庆节后第一天就传来噩耗:10月8日,联想集团递交了关于撤回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与此同时,上交所当日发布公告称,已经终止了对联想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所谓终止,与中止是有区别的:终止意味着在科创板以后也没有可能了。
联想集团为什么要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联想集团回归A股有新门路了,例如觊觎正在衔枚疾进的北交所;一种可能是联想集团自审发现科创板上市不合适,或者得到了内幕消息,上交所可能不会让其通过,于是找个台阶下,撤回来算了。
可无论是哪种情况,联想集团从科创板撤回上市,都是“良心发现”。联想集团去科创板上市,是名不副实,也是对其他科创板企业的挤兑。科创板上市,本来就是联想集团的定位错误,是联想集团想回归A股的迫切心情下,病急乱投医了。如果科创板接受联想集团了,科创板就不是科创板了。所以,即使联想集团不撤回,被审核通过的可能性并不大,极有可能不是因为联想集团规模大,份额高,背景强,关系硬,就可以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科创板不需要联想集团这条翻江倒海,大小通吃的大鱼。
所谓科创板,是专门为那些重视科技创新的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设立的资本市场。联想集团是老牌企业,与华为一样历史悠久,去挤科创板,确实让人感到吃相难看。联想集团走的是贸工技道路,卖产品第一,组装生产第二,科技创新排在最后,与科创板设立的初心相去甚远。联想集团的财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决定上科创板前的三个完整财年,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仅为2.98%、3.27%和2.92%。截至2021年上半年,科创板全部331家公司合计研发投入金额为254.03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为14%,远高于联想集团。
上交所终止联想集团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说明了我国证券监管正在回归理性,不再被企业牵着鼻子走了。据联想集团招股书,联想集团本来计划在科创板融资100亿。笔者认为,联想集团不缺这个100亿;100亿用在联想集团的科技创新上,也搞不出来什么名堂,砸不出什么浪花来。据联想集团招股书,2018/19财年、2019/20财年、2020/21财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和120.38亿元,已经超过了100亿。可以看得到,这些投入对联想集团的科技创新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突破。可100亿用在其他科创板企业上,将发挥更大作用,带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将远远大于用在联想集团上——科创板的融资确实应该“好钢用在刀刃上”。
PC行业也好,ICT行业也好,都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但联想集团一直游离在主流科技企业之外,以销售和组装为主。尽管杨元庆说:“如果联想在科创板上市,将成为科创板中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最多的企业,甚至超越科创板前几家企业的总和”。但笔者认为,杨元庆这个话是经不起推敲的,联想集团家大业大,员工多,业务板块多,经不起平均。如果平均起来,联想集团的科研投入的数据是比较难看的。这也是联想集团在科技创新上一直做不强做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对数据比较敏感的理工男杨元庆不是不明白,而是选择性地避重就轻了。
笔者不得不逆着网民意愿,表扬一下联想集团:联想集团撤回在科创板上市,是一个明智之举,也是良心之举。
说明:来源曾高飞微信公众号, 更多锐思考请移步“曾高飞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