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目标千店,绿茶集团为何5次才叩开港股大门?

@江夏 出处:二牛网 2025-05-15 22:26

v2_017baf4277724179a60eaae0ec6d3d15@5460396_oswg974579oswg845oswg693_img_000

作者 | 江夏 (原创)

出品 | 深眸财经(chutou0325)

4年5次递表,绿茶集团终于即将叩响港交所大门。

近日,绿茶公告称将开启招股,预计5月16日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本次IPO,绿茶将发行1.68亿股,发行价为7.19港元,筹资超12亿港元,市值预估48.4亿港元。

这家因“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等招牌杭帮菜走红的中式休闲餐饮品牌,资本化进程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上市长卷。

从2021年首次冲击资本市场遭遇招股书疏漏风波,到2022年两度通过港交所聆讯却未能如期挂牌,直至2024年重整旗鼓再度递表,公司的IPO征程,就像是给餐饮行业资本化发展的缩影。

截止5月份,绿茶集团门店总数489家,去年,公司营收38.38亿。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连锁餐饮红海市场,绿茶集团迫切突围,在招股书中喊出千店目标。

只是,站在上市门槛前回望,绿茶当下的境遇似乎并不乐观。那么餐饮业的“初代网红”,上市后能获得资本青睐吗?

01 

招股书图穷匕见

相对于更欢迎科技创新企业的A股,港股一直以来就是内陆餐饮企业IPO的不二选择。

自港股餐饮龙头代表海底捞在2018年港股上市后,就引领了一波餐饮企业港股上市潮。

如九毛九紧跟其后于2019年港股上市,旗下拥有太二酸菜鱼、怂火锅等品牌,2024年营收60.74亿。随后,运营着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的百胜中国在2020年港股上市,奈雪的茶则是在2021年流血上市,同年一起赴港的还有海伦司。

2021年,是港股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绿茶餐厅首次递交招股书的时间。

当年7月,港股市场经历了对一些行业政策担忧下,内外部投资者负面情绪主导的共振下跌,恒指和国企指数分别下跌约10%和13.4%,受冲击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数单月跌幅达到17%。

如果说绿茶餐厅2021年闯关失败是因为港股经历暴跌,而港股餐饮企业跟随市场震荡,导致资本不符合预期之外,那么后面2022年两次三番闯关失败,则就不能“甩锅”大环境了。

interlace,1

图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细扒绿茶餐厅招股书,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何五次冲击上市,才堪堪拿到牌照,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绿茶餐厅自身的几项关键经营指标都在持续下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4年,绿茶录得38.38亿的收入,较前一年仅增长6.5%。利润方面,2022年-2024年,分别为1660万元、2.96亿元、3.50亿元。

这一规模,相较于九毛九、小菜园基本都不够看。

其他几项餐饮企业关键指标数据也不容乐观。

其中,绿茶单店运营效率持续收缩,日均客流量从2018年的809人锐减至2023年的516人,累计降幅达36.2%,2024年进一步下滑至477人。客单价从2022年的62.9元下滑至56.2元,消费降级压力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单店日均销售额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022-2024年分别为2.32万、2.72万和2.17万元,2024年数据甚至低于疫情初期的基准线。更值得警惕的是同店销售额增速的反转,2023年尚有26.2%的强劲增长,但2024年却转为同比下跌10.3%。

此外,翻台率波动同样折射出经营压力,2022年基础值为2.81次,2023年短暂回升至3.30次后,2024年再度回落至3.00次。尤其在大本营华东区域,该指标已探至2.82次的行业低位。

在招股书中,绿茶解释称,翻台率的下降是由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改变。不过,这个理由似乎略显牵强,毕竟大家面临的消费者是同一批。

02 

规模狂奔,救市乏力

为了这次港股上市,绿茶餐厅可以说是不惜代价疯狂扩张,想向资本市场证明它可以。

2022-2024,绿茶餐厅分别开出47家、89家及120家新店,也就是说2024年几乎是平均三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在扩张。到今年5月,已经新开出了27家门店。

绿茶餐厅的逻辑是,店开的越多,规模越大,越能赚钱盈利。

但是,绿茶餐厅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直营模式而非加盟,所有装修、人力、供应链都是实打实的硬性成本。

interlace,1

图源:绿茶官网

有推算数据统计,绿茶餐厅在国内开设的门店,平均每家资本开支和经营开支约为240万元至370万元,在海外约为600万元至1500万元。

但绿茶餐厅没有预料到的是,资本不买单。几次三番上市失败不说,疯狂扩店的模式也让绿茶餐厅的流动负债激增。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间,绿茶的流动负债净值都保持高位水平。

于是,徘徊在港股门外的这几年,绿茶餐厅也试图通过其他方式自救。

比如,瞄准小菜园所在的下沉市场,也想要“农村包围城市”。2021年至2024年,公司新增的178家门店中,超70%位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不过,下沉市场未必是绿茶的解药。

毕竟下沉战略虽然能够摊薄门店扩张成本,但绿茶餐厅在低线市场正遭遇双重困境,一方面要应对区域市场高价格敏感度与竞争同质化加剧的矛盾;另一方面,消费者决策链路已经从口碑驱动转向平台化营销依赖。

当下社交流量生态中,地区差异被“流量平权”机制消弭,低线城市消费者与一线潮流实时同步,相比十年前热门的“绿茶”,更倾向于追逐当红品牌。

interlace,1

而在消费者惯用的美团、大众点评上,绿茶餐厅负面评价多围绕“预制菜”、“半成品”、“上菜慢”等关键词。

已经将近20岁的绿茶餐厅自然也希望跟上年轻人的节奏,在外卖盛行的餐饮消费圈,绿茶也有自己的线上业务。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绿茶的外卖业务收入分别为3.97亿元、5.17亿元和7.2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6.7%、14.4%和18.8%。

单看自身数据,似乎增长还不错,但是和刚在港股上市的小菜园一对比,就显得不够看。

数据显示,小菜园外卖业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5.5%大幅增加至2022年的32.0%,到了2024年前8个月,进一步增至37%。

除了上述措施外,绿茶餐厅还推出了子品牌“望江楼”,创新菜品菜式,也在香港开出了4家店,甚至计划在海外澳大利亚等地开店。

整体来看,截至目前,绿茶餐厅的诸多自救策略,都暂未对收入以及口碑产生正向反馈。

03 

上市后的千店野望

要说这次绿茶餐厅能够顺利发行挂牌,还是离不开港股今年整体市场行情。

要知道,今年以来,港股上市节奏,就跟“开了挂”一样。截止5月份,已经有20家企业上市,递表企业更是同比激增超50%。

具体到消费餐饮板块,抛开去年12月底上市的小菜园,今年的“雪王”、“沪上阿姨”,都赚足了风光。

所以,绿茶餐厅第五次递表成功,不得不说还是有点运气成分在的。

interlace,1

图源:绿茶集团招股书

根据规划,绿茶集团港股IPO募资,主要有两个募投方向,一个是募资加速门店网络建设,目标在2027年将总门店数推至近1200家,计划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另一个是计划投建中央厨房覆盖全国90%门店需求,降低边际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绿茶集团之所以如此强调中央厨房供应链,是因为此前就因预制菜占比及食安合规性遭到监管问询,暴露标准化短板。

其实,从同业数据来看,门店规模方面,小菜园门店623家,九毛九(太二)门店771家,绿茶餐厅确实还有扩张空间。

乐观估计未来没错,企业经营发展需要设定预期与目标,才有动力。

只是目前,不论是餐饮行业还是整体消费市场,情况都不容乐观。

首先,当前餐饮赛道正面临供需双向挤压,从供给端看,餐饮行业供给严重过剩,天眼查数据统计,我国现存餐饮相关企业已突破1569.9万家,近五年新注册主体数量更以年均7.6%的增速持续扩容,2024年新增量达到历史峰值。

从需求端来看,即便拉动内需政策一茬接一茬,但消费需求呈现增长动能衰减,大家都“捂紧钱袋子”消费降级,餐饮行业的收入增速正在放缓。2025年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14027亿元,同比增长4.7%,较2024年的5.3%进一步下滑。红餐网的数据显示,除去2020年和2022年,餐饮行业的收入增速已创近10年来最低水平。

对于绿茶集团而言,消费者“审美疲劳”,Z世代追求个性消费,叠加饮行业涌现越来越多的“绿茶模式”,来越多网红餐厅的出现,市场可替代选择增多,绿茶自身“高性价比+网红流量”的打法逐渐失效,品牌老化严重,消费者吐槽“十年前吃面包诱惑,十年后还在吃面包诱惑”。

比如同样开在商场里的太二酸菜鱼、西贝莜面村、呷哺呷哺等,虽然主打菜品不一样,但客群定位和绿茶类似,正好符合消费者对于“新鲜感”的追求。

总而言之,港股上市算得上是绿茶餐厅的一个新起点,但上市后的路线,究竟是否能如预期所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甚至按照现在的行业竞争以及消费市场经济形势来看,千店规模更向是给资本“画饼”。

而资本市场的耐心,始终都会有新的标的——在绿茶餐厅之前,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先后上市,在绿茶餐厅之后,老乡鸡、遇见小面等餐饮品牌的上市进程也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周阅读排行榜 TO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