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R年会刚刚落幕,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从新靶点的不断挖掘,到双毒素、双靶点策略的崛起,再到与免疫治疗的深度融合,ADC正逐步迈向
一、新靶点与新形态引领风潮
AACR 2025年会上,中国创新药企的ADC研究成为一大亮点。近90款ADC药物集中亮相,超过了在本次大会展示的创新药总数的三分之一,以多样化的药物形态和靶点策略,持续推动ADC领域的突破。
新靶点的崛起
在今年的AACR大会上,中国企业在ADC新靶点探索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多个项目围绕CDH17、FGFR2b、TIGB4、DLL3、GPC3等新兴靶点展开深入研究。其中,CDH17因在胃肠道肿瘤中呈现高表达,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靶点。大会上共披露了11项来自中国企业的CDH17相关研究项目以及由百奥赛图授权给SOTIO公司开发的CDH17靶点ADC项目,充分体现了行业对该靶点的高度重视。
ADC新形态层出不穷
ADC技术亦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宜联生物展示了非内吞型ADC,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游离VEGF并在特异性酶作用下释放毒素,有望突破传统ADC对肿瘤细胞内吞依赖的局限;维立志博则带来了结合T细胞重定向机制的TCE-ADC,融合免疫与ADC机制,激发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代表了新一代ADC的探索方向。
此外,双载荷和双抗ADC也备受关注。康弘药业、信达生物等企业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双载荷ADC通过联合不同毒素,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强度。而双抗ADC则通过同时识别两个靶点,更有效应对肿瘤异质性,并有望延缓耐药的发生。百奥赛图在此次会议上带来了多款新型bsADC项目,包括DLL3×SEZ6和DLL3×B7-H3双特异性ADC,在小细胞肺癌(SCLC)模型中,这两款bsADC均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展现出强劲的临床转化潜力。
二、免疫治疗与ADC的深度融合
今年AACR大会上的另一大亮点是ADC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多项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ADC不仅通过直接递送毒性载荷杀伤肿瘤细胞,还能通过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激活免疫系统。尤其是在“冷肿瘤”中,ADC的免疫应答作用显著提高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在这一方向上,中国企业亦表现活跃,科伦博泰与荣昌生物已成为ADC+I/O赛道的代表性企业,分别通过全球化合作与差异化策略,加速突围国际市场。
科伦博泰与默沙东深度合作,其核心产品SKB264已上市,并纳入K药联合疗法矩阵,适应症覆盖乳腺癌、肺癌、胃癌等大癌种,同时拓展至鼻咽癌、宫颈癌等差异化领域。其自研PD-L1抗体KL-A167的联合治疗也在多项临床中推进。荣昌生物则以“医保助力+全球授权”策略推进ADC+I/O布局。其HER2-ADC维迪西妥单抗授权Seagen(现辉瑞)海外开发,在国内则通过率先上市并纳入医保快速放量。围绕该产品,荣昌布局19条联合免疫治疗管线,已有多项进入后期临床,具备较强的市场转化潜力。这两家中国药企正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在全球ADC+I/O领域崭露头角。
三、技术平台驱动创新:从抗体源头突破ADC研发瓶颈
ADC药物的开发,归根结底是一场“源头活水”的竞赛。优质抗体的获取,不仅决定了药物的靶点选择、亲和力和内吞效率,也直接影响偶联效率与临床成药潜力。在本届AACR年会上,一批拥有体系化抗体发现平台的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先发优势,成为推动新靶点突破和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
其中,百奥赛图正是代表之一。其自主开发的RenMice®平台在单抗、双特异抗体以及纳米抗体的开发上已构建起全面的能力体系,广泛支持ADC、TCE等多类型药物研发,沉淀出庞大而多元的抗体资产库。平台家族中的RenLite®共轻链小鼠,更能支持生成高质量的具备良好配对性质的全人源双特异抗体,为ADC及多机制抗体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为一家领先的创新型企业,百奥赛图并未将目光局限于本土市场。近年来,其在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出方面不断提速。通过与全球知名药企的抗体授权合作,持续扩大其在国际创新药领域的影响力。AACR 2025展会期间,百奥赛图的多项研究成果和合作项目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竞争力。
四、从技术引领到全球布局:中国力量重塑ADC新格局
2025年AACR年会不仅是技术交流的舞台,更是全球新药势力图不断重塑的缩影。随着新靶点不断涌现、抗体平台日益成熟、免疫机制深度融合,ADC正从单一靶向毒素输送工具,转型为多机制协同的治疗策略核心。中国企业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
作为全球抗体发现领域的重要成员,百奥赛图正借助其平台优势与全球化战略,在ADC等前沿疗法中加速推进技术转化与临床落地。未来,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与管线临床进展的推进,百奥赛图有望在全球ADC竞争格局中进一步夯实其地位,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